The Economist有几个特殊之处:首先,它的总部在英国伦敦,但是主要面向
北美发行,所以它的观点比一般
美国刊物更中立、更全面;其次,它大量讨论政治话题,尤其是
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话题,其中有些话题已经超越了“
政治经济学”的范畴,是纯粹的地缘政治;第三,它的文章艰深是出了名的,经常出现生僻词汇,而且句法语法都不太好理解,阅读难度远在WSJ和NYT之上。
每期The Economist只有薄薄的一本,但是要真正通读恐怕要花好几天,因为内容庞杂,文章很有信息量。大部分读者都只根据国家分类,阅读自己感兴趣国家的新闻评论。在杂志的后半部分,一般都有几篇比较长的纯商业文章,这是投资者最关心的。此外,它提供的宏观经济数据都很有用。
The Economist继承了英国人的不温不火、不紧不慢的叙事和评论风格,在大部分问题上采取超然的态度,实际上内含褒贬,深得
中国人所说的“春秋笔法”之精髓。在一些重要的经济问题,例如美联储加息、养老基金改革上,The Economist是敢于说话、敢于发表消极意见的。它对具体行业、具体企业的评论,也非常全面,决不会回避任何消极因素。例如最近一期谈到AOL改革,德意志银行财务业绩,以及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等等,都讲了许多消极因素,给人一种悲观的印象。但是这种适度的悲观是投资者最需要的。我认识的大部分金融专业人士都认为The Economist是最顶尖、最值得阅读的商业金融类刊物。